-
【2022年天水招商】天水老工业基地转型获国家级肯定 探索西部振兴新路径
天水老工业基地转型获国家级肯定 探索西部振兴新路径 一、政策引领老工业城市蝶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2021 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城市,甘肃省天水市榜上有名。作为 “三线建设” 重要基地,天水近年来以 “工业强市” 战略为引领,通过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、创新生态构建,探索出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“天水模式”。 (一)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天水市聚焦机械制造、电工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,实施 “千企改造” 工程: 技术改造:2021 年安排技改资金 5 亿元,支持星火机床、长城电工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,数控化率提升至 65%,生产效率提高 30%; 品牌培育:培育 “天水制造” 区域品牌,2021 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2 件,长城开关、华天电子等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 15%; 产业链延伸:在电工电器领域,形成 “元件 — 装置 — 系统” 产业链,2021 年产业产值突破 300 亿元,成为西北最大的电工电器产业基地。 (二)新兴产业破茧而出 天水市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、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新动能: 集成电路:华天科技建成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,2021 年封装产能达 500 亿只,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七; 新材料:中航天水飞机工业公司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,应用于国产大飞机 C919,填补国内空白; 新能源汽车:引进吉利汽车、众兴菌业等企业,2021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40%,动力电池产能突破 10GWh。 二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 天水市构建 “政产学研用” 创新体系: 平台建设: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2 家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5 家,2021 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 23 亿元; 人才集聚:实施 “羲皇人才计划”,引进高层次人才 500 余人,与清华大学、兰州大学共建 “集成电路产业学院”,每年培养专业人才 2000 余人; 成果转化:设立 1 亿元成果转化基金,2021 年转化 “高温超导材料”“工业机器人” 等成果 37 项,新增产值 15 亿元。 三、区域协作拓展发展空间 天水市积极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,与西安、宝鸡等城市共建 “关中 — 天水经济带”,在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实现产业链互补。2021 年,天水 — 西安 “点对点” 货运班列开行 120 列,运输货物价值 8 亿元,两地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5 个,技术合作项目 23 个。 在园区建设方面,天水经开区晋升国家级经开区,秦州工业园、麦积工业园等园区承载力提升,2021 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 75%,成为产业集聚主阵地。 四、民生改善共享转型成果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不仅是产业升级,更是民生工程: 棚户区改造:2011 年以来改造棚户区 12 万户,30 万居民居住条件改善; 生态治理:实施渭河综合治理、麦积山景区生态修复等项目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20 天以上; 就业保障:开展 “订单式” 技能培训,2021 年帮助 3.2 万名产业工人实现技能升级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.5% 以内。 “此次获得国家表扬,是肯定更是鞭策。” 天水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聚焦 “双循环” 新发展格局,在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等领域突破 “卡脖子” 技术,目标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 40%,建成西部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样板。
2022-05-29
-
【2022年天水招商】大庆市:政策赋能招商突破 首季亿元项目签约量质齐升
大庆市:政策赋能招商突破 首季亿元项目签约量质齐升 一、招商成绩亮眼,奠定全年增长基础 黑龙江省大庆市在某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,全市签订正式投资协议或合同项目 58 个,签约金额达 106 亿元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3 个,签约金额 76.1 亿元。实际利用内资 58.22 亿元,同比增长 78.8%,超额完成增长 50% 的预期目标,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 10 个百分点,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二、构建 “1+4” 政策体系,增强投资吸引力 大庆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创新制定 “1+4”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体系。“1” 即 1 个综合性政策,涵盖税收减免、用地保障、资金奖励等普惠性措施;“4” 为数字经济(含人工智能)、生物经济、新材料、新能源 4 个专项政策,针对不同产业特点提供定制化支持。例如,对数字经济企业,给予研发投入补贴、人才公寓租赁优惠;对新能源项目,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并提供并网接入便利。同时,配套出台《委托招商绩效奖励办法(试行)》《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(试行)》,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招商,形成 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社会参与” 的多元招商格局。 三、创新招商模式,提升项目落地效能 大庆市坚持 “线上线下” 相结合的招商策略,自去年冬季启动 “云招商” 活动以来,通过视频洽谈、线上签约等方式对接目标企业 200 余家,搜集项目线索 150 余条。对意向项目实行 “清单化管理、专班化推进”,建立从线索获取到签约落地的全流程跟踪机制。例如,针对某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,成立专项服务团队,协调解决环评审批、供应链配套等问题,推动项目从洽谈至签约仅用 3 个月时间。此外,推行项目首谈负责制、承诺制、包保推进制,为企业提供 “一站式” 要素保障服务,确保项目 “招得来、落得下、扶得稳”。 四、强化责任落实,完善考核督导机制 大庆市将招商任务分解至高新区、各县区及经开区,实行 “一周一反馈、一月一通报、一季一晾晒” 的考核机制,倒逼责任单位主动作为。建立已签约项目台账,安排专人跟踪资金到位情况,督导属地政府协助企业完善工商注册、税务登记等手续,确保投资数据应统尽统。一季度,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到位率达 65%,较去年同期提高 20 个百分点。下一步,该市将聚焦 “高层招商”“委托招商” 等模式,重点引进世界 500 强、中国 500 强企业投资,推动招商引资向 “量质并举” 转型。
2022-05-2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